top of page

鋼琴左手的Bass Line?


http://www.chipinkaiyajazz.com/2016/04/blog-post_16.html

多謝 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 Chipin & Kaiya's Jazz 和大家分享了以上連結一篇很實用的文章~

喺度等希Sir為大家補充多少少,其實在c1900年後在美國出現並興起的Jazz Music, 在 Harmony 和 Rhythm 上當然用了很多創新而大膽的新嘗試和方法,但其實某些"Jazz" Idea 喺源自相對較早期的 Baroque Period(巴洛克時期 c1600-1750)的風格的。

先講跟這篇文章有關的bass line吧,Baroque Period 有一種在當時非常流行的技巧叫"Basso Continuo",主要由鍵盤樂器(如Harpsichord、Organ)、還有Cello、Violone(古時的低音提琴double bass)或者Bassoon來演奏出來的。

簡單來說"basso continuo"就是一條有旋律性的bass line, 而不是像較後時期Bass大多只是用作伴奏作用。

在當時的習慣,如當時最流行的曲種"Trio Sonata",作曲家是不會把整條Bass LIne的每個音寫出來的,他們會用一個記譜方式叫"figured bass" (一種簡單的數字組合來記下低音部應演奏的和弦)。

那麼演奏者就必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和樂理知識來把bass line "improvise"(即興演奏) 出來。這就等同現代的Jazz Music 的"即興演奏"同出一徹。 如果低音部由keyboard instrument 來演奏的話,那左手所演奏的就是basso continuo了,這就符合了以上這篇文章所講的道理。

補充多少少,咁Jazz Music 同 Baroque Music 仲有咩喺相似呢?多舉一兩個例子吧(如果要講曬的話就要寫篇論文了^^")例如:就講頭先提到嘅Trio Sonata為例,最常見(基本90%) 都是由2枝Violin(Treble instrument) 再加上basso continuo所組合而成。(由於當時慣例是一個鍵盤樂器再加一個低音樂器組成,所以其實喺最少有4部演奏)。這不就跟現代常見的Jazz Trio 的組合十分相似嗎?

還有就是Jazz的即興演奏,樂手每每都會隨意加很多新的idea入同一首樂曲,令每次的演奏都有不同的感覺,這是Jazz Music其中一種很吸引人的地方。其實,這種技巧早在Baroque Music已經非常流行了,叫作"ornamentation", 樂手往往會在作曲家本身的樂曲上加入很多裝飾音如大家常見的grace note, trill, appoggiatura等等作為演奏樂曲時的embellishment。

所以,作一個總結,有時大家以為很新的概念而害怕去學去嘗試,其實古人一直已在用了。這就是希Sir時常都鼓勵大家去學好樂理,了解一點音樂史,這樣真的對無論演奏、作曲、編曲都大有幫助!

(以上如果有什麼膠誤或錯處,請各位高人指點提出!大家一起為音樂教育盡一分力!謝謝)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Instagram Social Icon
  • YouTube Social  Icon
bottom of page